2023年09月23日 13:10:54
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正文

国产缝纫设备行业重心转移

2014-05-31 08:48:21

我国缝纫机品牌经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几十年的不断雕琢,以及在外国缝纫行业的学习下。早已重新整塑形象,不再是灰头土脸撂在地摊上的便宜货了。其由劳动密集型生产向现代化科技生产形式的转变带来的品质提高让世人刮目相看。像许多制造行业一样,缝制设备的世界市场份额正越来越多地等待“中国制造”去占领。

 重心转移 大势所趋

随着世界缝纫机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国际市场对缝制设备需求的增长,我国缝制设备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档次迅速提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和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显著提高,是大势所趋。世界服装机械生产的重心向中国的转移实际上已经完成。表现在:

生产和出口总量。据中缝协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生产缝纫机共计1400余万台,其中出口1171.7万台,同比减少9.9%,出口额达7.1亿美元,同比增长20.1%。而且,这一数据尚未包括非中缝协会员单位的自营出口产品量。

产品档次的提升。在2004年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企业加快改变出口增长模式,不再盲目追求数量,而是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加自动化、电脑控制等高附加值的新品出口,因而去年全年呈现出口量降值增、效益显著提高的良好势头。

品牌经营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如果说早些时候人们听到更多的消息是国内的企业被国外厂商合资、并购,今天我们的企业也有了反其道而行之收购洋品牌的案例。不仅女口此,各企业根据自己产品与市场的吻合度,从先期的市场培育、开发,到以质量和服务为支撑的经营,使得“中国制造”在南美、中东、南亚与东南亚及东欧遍地开花,部分产品还以质优价廉的特性和广泛的影响完成了其品牌建设的初步历程。

 “门当户对” 无可替代

“中国制造”的优势在于价格。但随着国内主要生产基地人才、资源等方面成本的增加,这种优势正在削弱并逐渐让位给海外更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于是有品牌、有实力的独资、合资企业以高品质待价而沽;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而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努力提高产品档次以赢取更大利润;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也在进步,但仍需在价格战的泥潭中摸爬滚打相当长的时间。

实际上,价格竞争一直是商业运作的杠杆之一。有专家就电脑绣花机的市场指出:“与国产机价格的悬殊使洋品牌的特种机几乎打不进中国市场,这也为国产绣花机行业的迅速崛起并以性价比优势叫板国际品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的也是这一层。

便宜并非就没有好货,与电脑绣花机一样,各种工业用以及家用缝纫机的国有品牌正满足着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服装生产需要。华东鞋业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再行添置设备,经过一番权衡,最终选择了菀坪缝制设备公司生产的“宝佳”牌缝纫机,在满足生产质量要求的同时,比购买洋品牌节省了近一半的成本。

作为消费者的“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也存在成本、匹配和发展需要等诸多方面的统筹。